編者按
今年以來,全市各級人大代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要堅持真抓實干,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,讓干部敢為、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首創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為助推湘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。
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付鼎臣)3月,春意盎然,湖南柏屹自主創新產業園(三期)項目工地一派熱火朝天。塔吊林立,機器轟鳴,工程車輛來往穿梭,建筑工人正在緊張作業。不久后,一座新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將在這里興起。
“三期還在規劃設計時,我們的廠房就被預定了四成多。預計6月份交付時,所有廠房將全部租售,所有項目可落地投產。”市人大代表、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兼職委員、湖南柏屹創新園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陸楓興奮地說。
湖南柏屹自主創新產業園位于湘潭天易經濟開發區,園區總用地達1100畝,總建筑面積達45萬平方米,目前已引進企業150家,并全部投產,年貢獻稅收超1.3億元。
然而8年前,這里還是“一片荒地、兩座大山”。
陸楓說:“我們當時來考察時,戲稱這兩座大山就是‘太行’和‘王屋’。但既然看中了湘潭天易這個區域,決心在這里干事創業,那我們就要當‘愚公’,要以‘愚公之志’,勇敢地開辟新天地。”
說干就干!2015年8月,他們在湘潭注冊成立了湖南柏屹創新園區發展有限公司。
柏屹雖然是一家全新的公司,但公司管理團隊專注工業園區營建已有20年,有豐富的園區開發與運營經驗。
陸楓告訴我們,上世紀90年代,他們的身份是“建筑商”,主業就是為園區“蓋房子”;后來打造了自己的品牌,成了“開發商”。但開發工業園區和開發房地產有本質區別,園區要想做大做強、持續發展,不能只做“一錘子買賣”,而是要做好后續管理,提供全過程、保姆式服務,于是他們再次轉變身份,既當“管理者”,又當“服務員”。如今,他們正邁向一個新的階段,計劃轉型成為“投資人”,與園區企業實現共享共榮、共贏共進。
“每進入一個發展階段,既是一次嘗試,更是一次闖關。時代在變、市場在變,我們不能停止腳步、固步自封,要緊跟形勢、敢闖敢干,只有‘敢’出新天地,才能干出新未來。”陸楓說。
精密思維、精細管理、精準服務,是陸楓等人矢志不移的工作追求。當前,柏屹正處于園區開發的第三、四階段,他們是園區的“管理者”“服務員”“投資人”。從邀請職能部門、行業協會的專家進園區開展專業培訓,到指導企業規范內部管理,增強納稅意識;從為企業解讀政策,幫助申請行業扶持資金,到創新金融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……陸楓和公司團隊伙伴一起,主動為入園企業擔擔子、遮風雨,全方位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和后顧之憂,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。
“現在入園的每一家企業都是我們的伙伴、我們的戰友、我們的朋友、我們的親人。”陸楓誠懇地說。
對于這一點,湖南客倫全屋定制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叔軍感受十分真切。“2017年,我們就相中這里的區位,但當時由于公司還在起步階段,對于要不要在此投資心存顧慮。但他們全心全意為我們企業服務,不但幫我們解決了各種棘手問題,還讓我們徹底放下了思想包袱,最終決定先租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。短短5年時間,我們不僅‘敢租’‘敢買’了,現在還‘敢投’‘敢干’了,并在柏屹二期買下了7000多平方米的廠房,公司年產值預計達2000萬元,未來發展形勢一片大好。”
陸楓還和公司的其他人大代表一道,經常深入企業,了解各方需求。他結合所長,就一些共性問題和事關長遠發展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,先后就“深化‘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’,打造工業強市”“助力民營企業發展”“規劃布局天易大道工業走廊”“規劃湘潭東部創新產業城”等,提出了高質量的建議。這些建議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,在市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共同推動下,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下,很多建議已從“藍圖”變成了現實。
與此同時,陸楓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資源優勢,助力招商引資。“我們柏屹本身就是返鄉創業的企業,目標是成為國內一流的產業園區系統服務商,招商引資是重中之重。現在第一批入園的企業大多也是靠感情和信任引進來的。接下來,我們會繼續打好‘感情牌、親情牌、鄉情牌’,進一步優化服務,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這里投資興業。”
陸楓表示,作為一名來自非公企業的人大代表,他將積極響應市人大常委會的號召,全面落實“四敢”要求,以企引企、以商招商、精準招商,當好招商引資的橋梁和紐帶,為推動湘潭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劉璐
來源:湖南法治報